大赛助我斩获8所世界顶尖名校offer——一名往届参赛生的竞赛经历及申请名校心路历程

大赛助我斩获8所世界顶尖名校offer——一名往届参赛生的竞赛经历及申请名校心路历程


大家好,我是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集成专业的本科生邓晨晖,曾在2017年获得了第七届集成电路设计应用创新大赛华东赛区决赛的一等奖以及全国总决赛的二等奖。目前已获得包括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马里兰大学(UMD)和香港科技大学(HKUST)在内的博士全奖录取,此外我也拿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卡内基梅隆大学(CMU)、普渡大学(Purdue)等学校的硕士录取。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的竞赛经历以及申请世界名校的心路历程。

在集成电路竞赛中,我选择的题目是华大九天企业杯的《整数分频PLL》。我们队的思路是将整个电路先分成三个小模块,每人完成各自模块后再将电路模块组合起来进行联合调试。然而这种分配方式造成了每个人在设计电路时缺乏对其他人电路设计结果的考虑,导致我们在联合调试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比如我负责的部分是分频器,在查阅文献后我分析了各文献中电路的优缺点,设计了一个新颖的结构实现了分频(分频模块主体为预分频电路+模2/3结构单元)。一开始自己仿真时分频的效果特别好,可加上队友的电路后由于负载过重等问题导致最后分频的波形出现错误。为了解决这些联调问题,我们队每天熬夜查阅文献,不断地优化电路结构,反复调整电路参数,最后仿真结果终于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正是经历这些和队友一起相互讨论、不断优化电路的日日夜夜,才让我们最后的获奖来的格外珍贵!在这里我也特别感谢教授我们《CMOS模拟集成电路》课程的邹志革老师与陈晓飞老师!两位老师深知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学生需要亲自参与集成电路设计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专业能力,所以两位老师要求我们集成专业的学生参加集成电路设计大赛。正是这种“赛课结合”的方式让我们通过参与集成电路的设计来加深自己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强化了我们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

相比于专业竞赛,美国的博士申请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申请者还需要对整个EE领域有自己的理解,能展现出较强的研究能力。我自己申请的方向并没有局限于集成电路设计,而是除集成电路外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申请了EDA算法优化、计算机体系结构、控制与机器人、嵌入式、大数据/物联网等方向。我建议申请者的视野一定要开阔,很多方向都十分有前景,只要申请者感兴趣就可以去大胆申请。当然,想要有一个好的申请结果,申请者还必须尽早对出国留学作出规划。以我个人为例,我大一的时候就确定本科毕业后出国读博,所以在保持加权专业第一的同时,我早早进入实验室跟着本校的博士生做一些课题来初步了解什么是科研。为了体验世界顶尖名校的教学,我在大二暑假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特优生公费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进行学术交流项目,并在最后的答辩展示中获得第一名。此外我还在大三暑假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进行暑期科研实习,这些科研/出国交流经历让我在申请中有了突出点,从而我才获得了多个国外大牛教授的面试机会,并顺利通过面试拿到最后的录取。说到这,我也想分享一下集成电路竞赛对我申请的帮助。有一位美国莱斯大学(Rice)集成电路方向的教授(这位教授仅博士期间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4篇ISSCC和1篇JSSC)看到我的申请材料后对我的集成电路竞赛一等奖特别感兴趣,所以直接给了我面试的机会(美国PhD申请获得面试后被录取的几率大增),由此可见在集成电路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是可以为美国博士申请加分不少的。

接下来我总结一下美国博士申请几个关键要素:加权、科研(或竞赛)、推荐信,这三项中至少要有两项比较突出才可能被美国一流名校录取。虽然留学的前期准备十分漫长而又艰苦,在申请季的时候还需要凌晨和美国导师进行视频面试,但正所谓“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等到最后拿到梦校录取的那一刻,自己会发自内心地感叹之前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以学弟学妹们也要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既要着眼于当下,一步一脚印,扎实地去学习;也要放眼于未来,为自己的申请之路提早布局、提早规划。最后衷心祝愿大家能够顺利拿到自己心仪学校的录取, Good luck to all of you!

sitanfu.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