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 西南分赛区冠名方——成都高新区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

西南分赛区冠名方——成都高新区


一、成都高新区简介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06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

成都高新区围绕“一区四园,多点支撑”总体布局,依托高新南区(成都新经济活力区)、高新西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成都未来科技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加快建设四大产业功能区。

二、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简介

(一)功能区背景介绍

成都市委市政府2017年下半年提出建设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按照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为完善城市功能提供配套、为改善人居环境提供生态依托、为行政管理提供便利四个原则,规划范围包括高新西区和郫都部分区域,总面积64平方公里,其中高新西区43平方公里。

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高新西区)区内有合作、西园2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约30.6万人。区内现有高等院校19所,主要高校均设有电子信息产业相关院系,在校学生约25万人,占成都市高校学生总人数33%;有各类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251个,其中国家级31个,具有强大的研发、设计、实验能力,已形成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基础。

(二)功能区基本情况

1、主导产业

高新西区重点发展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已汇聚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入驻的英特尔、德州仪器、富士康、京东方、深天马、戴尔、联想、华为、西门子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公司已成为最具代表性和活力的企业。

2019年,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高新西区)129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3361.2亿元,同比增长11.66%,产值总额占成都高新区工业产值规模的83.49%;实现工业增加值770.04亿元,同比增长9.06%,占高新区工业增加值规模的77.86%。2020年1-4月,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累计实现产值1025.41亿元,高于季度和全年增长目标。

2、高新综合保税区

201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成都保税物流中心基础上整合扩展,设立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4.68平方公里。保税区现有企业36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土地使用率约95%。2019年,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3827亿元(不含双流园区),同比增长24%,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7%,连续24个月在全国近百个综保区中居首位。2020年1—5月,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837亿元(不含双流园区),同比增长31%,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61%。

3、公建配套

高新西区现有中学1所(两个校区),九义校4所(中学加小学),小学3所,共有中学学位5400个,小学学位8640个,幼儿园24所,学位7920个。今年将新增幼儿园1所,共12个班,约360个学位;新增小学1所,共36个班,约1620个学位;新增中学1所,共42个班,约2100个学位。

高新西区现有综合性医院2所,分别是电子科技大学医院,华西上锦南府医院,共有床位122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共有床位110张。

(三)功能区发展规划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按照“中国新硅谷,国际花园城”的战略定位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国际化产学研联动示范区、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产城融合的高品质生活城”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35年,实现主导产业产值17000亿元,同时将功能区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市民安居乐业的现代产业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