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参赛必看】第九届集创赛分赛区决赛比赛要求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

分赛区决赛比赛要求


一、作品提交须知

(一)提交材料及要求

分赛区决赛需提交技术文档、答辩PPT和作品海报。其中技术文档和答辩PPT 是重要评分依据,可以在其中阐述团队在参赛过程中的工作内容、项目设计思路、重要代码、仿真截图等便于评委了解作品的内容,没有固定模板和内容限制,参赛团队自行发挥即可海报用于宣传展示,不参与评分,但建议团队提交,可获评其对应奖项和精美礼品。更多关于材料的补充要求如下:

1. 技术文档

文档格式建议.pdf,排版格式要求参考初赛中的作品格式要求相较初赛的各类报告。可以理解为技术文档是一篇大合集(不再分为多个报告),因此请提前做好目录索引,同时在保障必要数据展示的前提下精简篇幅,提高查阅效率

2. 答辩PPT

文档格式建议.pptx,建议比例为16:9,可使用大赛模板或自行设计,如自行设计请在母版中添加大赛LOGO(官网下载)。为防止出现软件兼容导致排版格式错乱的情况发生,请同时上传1份答辩PPT的pdf版文件用于在PPT无法播放时的备份

3. 快速预览简介

建议参赛团队在技术文档中制作“快速预览简介”页,使用1-2页的篇幅对作品关键技术、重要指标、作品亮点等核心内容进行展示,以便帮助评委熟悉了解作品。原则上内容由团队自行规划撰写,部分另行提出内容要求的杯赛请参照要求撰写,核心原则为简明扼要,详细描述可在后文中体现。该介绍页位置建议放置在封面、目录页(如有)后的第一页。

4. 作品海报

海报电子版制作(.jpg或.png)并上传,模板在官网下载中心下载,需提交在作品提交平台“智橙平台”对应的文件夹中。同时今年集创赛同期开展“作品海报人气评选活动”,奖牌设置、相关说明及上传渠道将另行发布至官网。海报不作为评分依据,海报内容建议包括团队风采和作品展示等,可以介绍团队、指导老师及高校相关信息。

5. 其他补充数据

如相较初赛团队的技术数据有更新,可自行提交至对应文件夹,但不直接参与本次评分,仅用于改进后的作品佐证复核使用。如部分杯赛特殊要求参赛团队提交技术数据、演示视频(仅支持MP4格式)或其他补充材料,以企业要求为准。(此条可理解为代码部分现场不直接查阅审查,但是可能会赛后复查,作品有改进仍可在答辩材料中展示)

6. PPT制作提醒

答辩PPT中不建议嵌入视频动画,如团队自身有视频(建议格式为MP4)演示需求请独立提交至对应文件夹备份留档自行携带设备播放,例如根据现场实际设备情况选择使用自带的笔记本播放或连线投屏播放等合适的方式;

(二)敏感信息提醒

所有参与评分的材料或环节如提交的答辩PPT 和技术文档以及比赛过程中皆不允许出现或提及团队的指导老师信息、学校的名称、LOGO、简称等标识类敏感信息,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对分赛区决赛最终成绩进行扣分处理。此处可理解为除了作品海报可展示外,其他材料和比赛环节一律不可透露或展示

材料提交及检查

1.分赛区决赛答辩材料以队为单位提交,以队长的手机号登录提交平台(登录网址:https://www.orangecrde.com/),在界面左上角选择大赛的环境

2.分赛区决赛答辩材料提交截止时间通常为所在赛区报到前一天晚24点,例如首站华中分赛区7月11日报到,则提交截止时间为7月10日24:00(部分杯赛有特殊要求的除外),其他赛区以此类推,原则上提交截止后不允许现场临时拷贝PPT和更新材料。

3.进入平台后,在左侧菜单栏中找到“我的分享—我收到的”,进入提交环节

4.技术文档、答辩 PPT和作品海报电子版提交路径不一样,请按要求通过上传文件形式将作品提交至队伍空间的对应的文件夹中;(提交后的状态、检查、更新方式同初赛)

5.通过上述简易步骤无法完成提交的队伍,可前官网通知内查阅使用教案,并按步骤依次操作。

6.上传成功后将在界面右下角有状态提示,请对提交的结果(作品命名、提交路径、提交状态)进行检查,并且使用在线预览的功能打开,检查能否顺利打开和文件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存在因软件版本造成的适配问题

7.如无法正常打开或部分内容展示不完整,请排查软件版本、动画、格式、字体等可能影响其播放的因素。如出现极端情况可尝试将整体页面保存为图片格式展示,或直接使用PDF版本材料进行展示

8.为防止作品文件泄露,现场答辩时的PPT播放展示及评委查阅技术文档也将使用在线播放功能,并非下载到本地查阅播放


二、参赛须知

1. 分赛区决赛采用线下比赛的形式,各团队至少有一位队伍成员前往现场参赛,不支持线上参加每所参赛学校建议安排一名带队老师,安排学生参赛事宜;

2. 参赛队员在接到参赛通知后请与指导教师以及各校比赛联系人确定行程,做好所在高校的请假手续及时按通知内要求填写回执确认参赛添加实际参赛赛区的钉钉群并保持关注

3.分赛区决赛开始前,组委会将通过随机的方式为所有团队进行抽签排序,公布在分赛区决赛钉钉群,公布后请参赛团队依次按顺序进行群昵称修改,部分涉及分批次、分组进行考试、答辩的备赛排序将不完全参考随机抽签顺序,具体情况以最终分赛区决赛钉钉群公布为准

4.比赛当天工作人员根据比赛顺序在群中叫号提醒参赛团队前往比赛教室外等候。收到叫号提醒的团队按照要求配合工作人员完成身份验证并等候入场

5.参赛团队需提前准备有效实名证件(如身份证、驾驶证、学生证等),无法验证身份的成员将不能参与比赛,如出现非团队成员代替团队成员参与赛事流程,包括但不限于答辩、实操、现场作品搭建以及作品演讲等,一经发现将取消该团队参赛资格;

6.答辩类杯赛,进入比赛教室后,需在开始讲解前再次和工作人员及评委通报本团队信息(报名编号),无误后打开答辩PPT(使用现场设备打开提交至橙色云平台的作品)开始对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

7.实操及考试类杯赛,按群内提醒要求,提前到达比赛场地,按工作人员提醒配合完成身份验证和团队信息确认等候考试开始。

8.各杯赛比赛时间及演示要求见后文,请参赛团队仔细查阅并遵守;计时自打开PPT后开始,原则上答辩、演示、提问互动等环节独立计时部分赛题需讲解和演示同步进行的杯赛可按总用时计时,现场有工作人员计时并提醒,超时将会被终止答辩。

9. 如参赛杯赛有演示要求,建议在队员讲解PPT的同时由其他队员在现场搭建设备做好演示准备,不设立独立搭建时间,如实物演示对现场要求较高或短期内无法完成环境搭建,建议咨询寻求所在杯赛工作人员帮助,在报道当天提前完成。

10. 比赛现场提供电源接口,比赛形式为实操、考试类或答辩需实物演示的杯赛,请自行准备所需相关设备,如电脑、显示器、电插排、转接口等必要设备,并在等候比赛期间提前做好准备。(答辩PPT播放使用现场电脑,无需团队另行准备设备)

三、比赛要求


(一)算能杯

1. 比赛形式:答辩,需实物演示

2. 比赛时长:PPT讲解10分钟,演示:5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20分钟。

3. 演示要求:优先使用实物现场演示,也可以提前录制视频演示。

4. 初赛分计入比例:30%

(二)奕斯伟杯

1. 比赛形式:答辩,需实物演示

2. 比赛时长:PPT讲解10分钟,演示:5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20分钟。

3. 演示要求:优先使用实物现场演示,也可以提前录制视频演示。

4. 初赛分计入比例:30%

5. 快速预览简介页建议包含内容:

(1) 作品简介

                a、应用场景说明;

                b、实现功能的说明和原理说明。最好用一个框图来辅助描述"

(2) 重要指标

描述作品的功能、性能的指标,比如目标识别的准确率,召回率,处理时间等(可以根据作品的应用领域的不同而调整)

(3) 作品亮点及优势

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列出作品在功能、性能、算法、成本、安全性、成本等方面的创新点。(以上只是举例,可以根据作品的应用领域调整)

(4) 改进提升规划

                a、围绕后期作品的算法、性能、可扩展性,工程实用化等方面的提升进行分析;

                b、围绕如何进一步充分利用奕斯伟内部的丰富的硬件加速资源,如NPU, DSP, GPU, HAE,来把目前由CPU处理的功能移植到这些硬件加速器上来实现,加快处理效率,提升性能。

                c、也可以提出,对奕斯伟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改进需求(可选)。"

(5) 核心验证图表

根据各自的作品特点列出验证表。

(三)飞腾杯

1. 比赛形式:答辩,需实物演示

2. 比赛时长:PPT讲解及演示共15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20分钟。

3. 演示要求:应优先采用实物演示的方式进行展示,以直观验证和增强演示的可信度。

4. 初赛分计入比例:30%

5. 作品补充要求:

(1) 答辩材料须体现在飞腾平台上实现的功能;若实现了进阶功能,答辩材料须体现进阶功能的实际使用。

(2) 制作演示视频提交至初赛文件夹,视频内容须最大程度使用实地真实场景,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相关细节。本视频仅提交,不作为现场打分依据,现场展示如选择使用录制视频的形式来展现则仍是自行使用电脑播放。

(四)海云捷迅杯

1. 比赛形式:答辩,需实物演示

2. 比赛时长:PPT讲解10分钟,演示5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20分钟。

3. 演示要求:仅允许现场使用实物进行演示。

4. 初赛分计入比例:30%

5. 演示流程补充要求:每个赛区比赛当天的答辩环节开始前时统一开放调试时间20分钟,并在调试时间内做好演示前的准备。各队伍开始答辩后,在5分钟演示实操环节中完成最终演示并计分。各赛区调试批次安排在分赛区通知钉钉群内通知。

6. 针对演示环节相关规则、记录要求等在海云捷迅杯钉钉群另行补充说明。

(五)紫光同创杯

1. 比赛形式:答辩,需实物演示

2. 比赛时长:PPT讲解10分钟,演示5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20分钟。

3. 演示要求:仅允许现场使用实物进行演示。

4. 初赛分计入比例:30%

(六)中科亿海微杯

1. 比赛形式:答辩,需实物演示

2. 比赛时长:PPT讲解10分钟,演示5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20分钟。

3. 演示要求:仅允许现场使用实物进行演示。

4. 初赛分计入比例:30%

5. 快速预览简介页内容参考:

(1) 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与定位

技术基础与创新点

解决的核心问题

应用场景与功能

系统架构组成与算法实现

关键性能指标

团队与协作分工

完成的成果

(2) 重要指标

识别的目标种类

识别准确率

所使用的算法复杂性,对目标物提取的特征数量

算法应用"

(3) 作品亮点及优势

技术设计亮点或创新

设计的应用前景优势

(4) 作品不足及改进提升规划

作品的设计的局限性

后续改进的展望

(七)加特兰杯

1. 比赛形式:答辩

2. 比赛时长:PPT讲解10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15分钟。

3. 初赛分计入比例:30%

4. 快速预览简介页内容参考:

(1) 作品简介

团队简单介绍

是否参加附加题

赛题解读+成果简介(聚焦赛题:目标检测)"

(2) 重要指标

检测准确率(说明数据集场景)

检测处理速率及延时(建议以二维图表的方式呈现,例如radar cub vs 速率,radar cube vs 延时等)

LUT,BRAM等资源结果及功耗结果"

(3) 作品亮点及优势

芯片架构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内部数据缓存,计算单元并发,流水等方案)

低功耗设计方案

算法方案及性能验证结果(附加题参赛团队)

(4) 作品不足及改进提升规划

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挑战,如何解决这些挑战,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如何

未来要去解决的一些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5) 核心验证图表

检测准确率多场景性能图表

功能模块划分,数据流,时钟域等图表

软硬件交互接口,寄存器表等

(八)叩持杯

1. 比赛形式:答辩

2. 比赛时长:PPT讲解10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15分钟。

3. 初赛分计入比例:30%

4. 材料提交补充(提交至技术数据文件夹):

(1) RTL代码如有改动,请提交最新版本,并附交改动说明;无改动无需提交

(九)Robei杯

1. 比赛形式:答辩,需实物演示

2. 比赛时长:PPT讲解5分钟,演示5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15分钟。

3. 建议优先实物演示,如条件不允许可通过提前录制视频的方式来进行。

4. 初赛分计入比例:30%

5. 补充材料提交要求:

(1) Robei EDA源代码;

(2) IP开发文档;

(3) 演示视频(仅留档,不用于现场播放);

(十)中科芯杯

1. 比赛形式:答辩,需实物演示

2. 比赛时长:PPT讲解10分钟,演示5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20分钟。

3. 演示要求:建议优先实物演示,如条件不允许可通过提前录制视频的方式来进行。

4. 初赛分计入比例:30%

5. 补充材料提交要求:

(1) RTL代码、及验证环境

6. 快速预览简介页内容参考:

作品简介

1.是否支持m16n16k16,m32n8k16和m8n32k16三种矩阵大小下的INT4、INT8、FP16、FP32四种数据格式的矩阵乘加运算
2.是否支持混合精度运算,支持的混合精度类型
3.是否支持稀疏计算,支持的稀疏方案
4.是否考虑硬件资源复用,资源复用详情
5.是否支持数据结果溢出
6.模块的数据读写和配置总线接口
7.模块的频率,面积,功耗,算力及能效比
8.是否完成FPGA验证

重要指标

1.支持数据类型
2.支持矩阵大小
3.模块的频率,面积,功耗,算力及能效比
4.矩阵计算延迟

作品亮点及优势

1.硬件资源复用情况
2.计算阵列结构,存储带宽,存储结构
3.模块的频率,面积,功耗,算力及能效比
4.加法器和乘法器的算法及计算延迟

作品不足及改进提升规划

目前已有的模块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优化,优化主要考虑计算精度,时序,面积,功耗和算力分析

核心验证图表

1.模块整体结构图
2.计算阵列结构图
3.数据传输通道结构图
4.在建议FPGA型号下的综合的频率,资源占用,功耗截图

(十一)法动杯

1. 比赛形式:答辩+演示

2. 比赛时长:PPT讲解及演示10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15分钟。

3. 演示要求:提前录制仿真结果视频,5分钟内,需清晰展示关键功能与指标。现场自带电脑播放呈现。

4. 初赛分计入比例:30%

5. 补充材料提交要求(提交至技术数据文件夹):

(1) EDA源文件

EMOptimizer®/UltraEM®/SuperEM®的PY文件、SNP结果及截图

FDSPICE®仿真文件的PY文件、SNP结果及截图

(以上材料既要单独提交,其内容也仍需要通过文字或截图的方式在答辩材料中体现)

(2) 仿真结果视频(即现场播放所用视频也同步上传提交)

6. 快速简介预览页内容参考:

作品简介

设计目标分析:Sub-6GHz 5G宽带射频芯片模组(3.3GHz-6GHz)
核心模块设计:宽带滤波器、Hybrid 90°耦合器、匹配网络
设计结合工艺特点:基于法动科技EDA工具(EMOptimizer®/UltraEM®/FDSPICE®)所提供的工艺或其他PDK的设计特点

重要指标

滤波器:带内插损<1.2dB,回损>15dB;带外抑制>20dB(7GHz-10GHz)
耦合器:插损<4.5dB,隔离度>20dB,相位平衡90°±5°
匹配网络:S12>-0.3dB,S11<-15dB
进阶指标:级联仿真插损<3dB,右旋圆极化天线实现

作品亮点及优势

技术创新:采用AI优化(EMOptimizer®)与三维全波验证(UltraEM®)结合所就进行的版图验证
面积优化:基于IPD等工艺实现的超小版图面积
完整设计:提供全套PY/SNP文件、原理图和版图对照(LVS)报告
附加题突破:整体级联仿真+天线圆极化实现(SuperEM®等)

作品不足及改进提升规划

当前局限性:版图面积/性能平衡需进一步优化等
改进方向:探索更高频段扩展(如毫米波)、多模块集成设计等

核心验证图表

滤波器S参数曲线(带内/带外)
耦合器幅度/相位平衡仿真结果
级联仿真与天线辐射方向图(右旋圆极化验证)

(十二)IEEE杯

1. 比赛形式:答辩

2. 比赛时长:PPT讲解10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15分钟。

3. 初赛分计入比例:30%

(十三)华大九天杯

1. 比赛形式:答辩

2. 比赛时长:PPT讲解10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15分钟。

3. 初赛分计入比例:30%

(十四)七星微杯

1. 比赛形式:答辩

2. 比赛时长:PPT讲解10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15分钟。

3. 初赛分计入比例:30%

4. 快速预览简介页内容参考:

(1) 作品概述,设计要求满足情况及作品进展阶段介绍

(2) 重要指标实现情况及过程?与要求差异对比

(3) 围绕设计要求,对指标、选进性进行说明。

(4) 不能满足要求的指标或未完成的阶段,提出改进方案。

(5) 作品设计拓朴结构、作品关键指标的前仿、后仿等相关图表。

5. 材料提交补充(提交至技术数据文件夹):

(1) 仿真验证文件:前仿结果和后仿结果;

(2) 版图设计文件;

(十五)国家集创中心杯

1. 比赛形式:答辩

2. 比赛时长:PPT讲解10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15分钟。

3. 初赛分计入比例:30%

(十六)芯海杯

1. 比赛形式:答辩

2. 比赛时长:PPT讲解10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15分钟。

3. 初赛分计入比例:30%

(十七)竞业达杯

1. 比赛形式:实操+答辩

2. 比赛时长:实操环节2小时(统一进行)。答辩环节PPT讲解5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10分钟。

3. 实操环节补充说明:

(1) 参赛团队按队伍为单位自行携带1台用于现场实操的电脑,需提前安装孪生软件(和初赛版本一致)。

(2) 过程需使用网络,可连接现场网络(如有)或自有热点。

(3) 测评程序现场发放。

(4) 最终测评结果现场截图记录,并等待评委登记确认

4. 答辩环节参赛团队需将孪生平台结果在PPT中体现,严格把控时间。

5. 补充材料提交:需要提交完整的工程文件,压缩为ZIP格式,统一上传平台(技术数据文件夹)。

6. 初赛分计入:不计入分赛区决赛。

(十八)龙芯中科杯

1. 比赛形式:答辩

2. 比赛时长:PPT讲解10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15分钟。

3. 初赛分不计入分赛区决赛

(十九)集成电路科研创新和产业课题成果杯

1. 比赛形式:答辩

2. 比赛时长:PPT讲解(含实物展示)10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15分钟。

3. 演示要求:如有实物或功能展示,优先使用实物现场演示,如因实物过大无法携带至现场,备选录制视频演示。无实物类作品自行判断是否需要展示。

4. 重要提醒:如果项目并非参赛团队完全独立完成,请详实阐述参赛团队成员在整个项目中担任的角色和贡献,这也将作为评委的打分参考依据。

5. 初赛分不计入分赛区决赛。

(二十)奥施特杯

1. 比赛形式:考试

2. 比赛时长:现场考试4小时。

3. 比赛流程:比赛当天,进行服务器连接测试、确保顺利链接。下午正式开始4小时考试。

4. 考试环节补充说明:

(1) 参赛团队按队伍为单位自行携带1台用于现场实操的电脑,需按照奥施特杯钉钉群内云版本使用说明提前完成配置确认及软件安装。

(2) 现场电脑通过本地局域网连接比赛服务器,不允许链接外网。

(3) 分赛区决赛考试全过程仍需录屏记录,记录范围应包含从登录前团队信息界面至成绩提交成功界面。并在考试结束后上传提交至:

(此处无法使用腾讯会议录制,可使用其他本地录屏软件)

5. 考试纪律要求

(1) 参赛团队可小声内部交流,不允许交头接耳,如有特殊情况请举手向工作人员示意说明情况;

(2) 不可携带任何纸质材料,如有需要自带笔,现场可申请空白纸。

(3) 不可使用比赛电脑外的任意电子设备,在开考前将其他设备统一放置在桌面或桌脚。

(4) 若有违反纪律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纪律及其他可能影响赛事公平的行为),将由大赛组委会及现场评审专家做出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扣分、取消成绩等处理决定。

6. 提交材料要求:无需提交技术文档、答辩PPT,但仍需制作海报,详细比赛细则现场发布。

7. 初赛分不计入分赛区决赛。

(二十一)紫光教育杯

1. 比赛形式:实操

2. 比赛时长:2小时。

3. 实操说明:按队伍为单位,每个队伍1套设备。

4. 提交材料要求:无需提交技术文档、答辩PPT,但仍需制作海报,详细比赛细则现场发布。

5. 初赛分不计入分赛区决赛。

(二十二)北方华创杯

1. 比赛形式:答辩

2. 比赛时长:PPT讲解10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15分钟。

3. 初赛分计入比例:30%

(二十三)信诺达杯

1. 比赛形式:实操+答辩

2. 比赛时长:实操2小时,答辩5分钟。

3. 流程说明:分批次进行实操,实操结束后,该批次团队依次进行答辩。

4. 实操说明:每个队伍1台设备,参赛团队需按赛题内要求自行设计PCB接口板、采购器件卡座与辅材,自主手动焊接完成接口板的制作,并携带至比赛现场,其他细则安排现场发布。

5. 答辩说明:答辩内容关于3020被测器件相关的测试方法与原理、团队完成赛题内过程中的创新点和亮点。无需制作PPT,根据评委问题口述介绍。

6. 提交材料要求:无需提交技术文档、答辩PPT,但仍需制作海报。

7. 初赛分不计入分赛区决赛。

(二十四)曾益慧创杯

1. 比赛形式:实操

2. 比赛时长:1小时上机测试,1小时撰写测试报告。

3. 实操说明:测试环节企业为每个队伍提供1台设备,撰写测试报告时需要参赛团队自备电脑,更多详细比赛安排现场发布。

4. 提交材料要求:无需提交技术文档、答辩PPT,但仍需制作海报,详细比赛细则现场发布。

5. 初赛分不计入分赛区决赛。

(二十五)雨骤(恩捷伦®)杯

1. 比赛形式:答辩,需实物演示

2. 比赛时长:PPT讲解5分钟,演示10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总时长20分钟。

3. 初赛分计入比例: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