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集创赛——北方华创杯

北方华创杯


一、杯赛题目:半导体设备的智能调度系统

二、参赛组别:A组、B组

三、赛题背景:

半导体设备作为半导体芯片加工厂的微小单元,承担了芯片制造过程中的多个重要环节。半导体设备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芯片加工厂的效益,而高效稳定的调度系统是保证最优产能的前提。由于设备内的加工存在诸多步骤和约束,从而导致了设备调度系统的设计十分复杂与此同时,由于设备内对晶圆的调度要求实时进行,因此对系统的计算速度有着较高要求。

在众多半导体设备中,集束型设备(Cluster Tool)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类设备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E21-96标准:该类设备由加工模块(Processing ModulePM)、校准模块(AlignerAL)、冷却模块(CoolCL)、真空锁(Load lockLL)和搬运模块(Transfer ModuleTM)构成,晶圆经过设备内各个模块以完成指定工艺。本题基于集束型设备,以此对半导体设备的智能调度系统开展研究。

*建议建议对相关学术成果业界信息进行调研,有助于加深赛题理解。

四、赛题描述

1. 问题一

1) 集束型设备A内部各模块说明


2-1 集束型设备A

集束型设备A内部包括校准模块、加工模块、搬运模块等,集束型设备A如图2-1所示各模块详细含义如下所示:

1LP1LP2LP3Load Port):装卸位,每个LP可以放置一个晶圆盒。一个晶圆盒有25个槽位,每个槽位可以存储一片晶圆。

2TM1Transfer Module):单臂机械手,可以抓取一片晶圆,TM1负责在LP1LP2LP3ALLLALLB间搬运晶圆TM1取晶圆与放晶圆的时间均为5sTM1有载或空载移动时间保持一致,设备内其他机械手也是如此TM1在不同模块间的移动时间见附表4TM1初始位置详见附表5

3ALAligner):校准模块,有一个槽位,可放置一片晶圆做校准操作,每次校准需要10s

4LLALLBLoad LockLL):真空锁,每个LL有两个槽位(S1S2),每个槽位可以放置一片晶圆,机械手只要到达LLALLB就可以与S1S2进行交互LLALLB可在大气状态与真空状态间转换LLALLB状态转换为大气状态,TM1才能将晶圆送入LLLL处的晶圆取走,当LLALLB状态转换为真空状态,TM2才能将晶圆送入LLLL处的晶圆取走LLALLB从大气转换为真空状态需要15s,从真空转换为大气状态需要20sLL一旦开始状态转换必须转换为对应状态LLALLB初始状态附表5

5TM2Transfer Module):双臂机械手,两个手臂(R1R2)方向呈180°且固定不变,每个手臂可以抓取一片晶圆,两手臂不能同时做取放晶圆的操作。TM2负责在LLALLBPM1~6间搬运晶圆LLALLBPM1~6组成一个正八边形TM2在相邻两个模块间移动的时间相同TM2某一模块出发绕行一周的时间为3.2sTM2取晶圆与放晶圆的时间均为5s。此外,TM2的一个手臂指向某个模块时,另一个手臂刚好可以指向另外一个模块,对应关系详见附表1TM2初始位置详见附表5

6PM1~6Processing Module):加工模块,每个PM有一个槽位,可放置一片晶圆加工。

2) 物料(晶圆)说明

集束型设备A加工的物料是晶圆片,晶圆盒用来存储晶圆,一般情况下,晶圆盒有25个槽位,每个槽位可以存储一片晶圆。

外部将装有晶圆的晶圆盒放在LP上,晶圆经过加工并最终全部回到晶圆盒的起始槽位,而后外部再将LP上的晶圆盒取走。

当未完成加工的晶圆都离开当前晶圆盒后,下一个晶圆盒内的晶圆才能被调度。

3) 工艺与操作说明

1)校准

晶圆加工前须放置在AL处做校准,校准所需时间为10s,晶圆完成校准后才能被取走。

2)加工

晶圆按照其加工工艺路径依次在PM中进行加工。

3)冷却

晶圆完成加工后,需要到LL处进行冷却,晶圆完成冷却后才能被取走。

结合集束型设备A的物理规则和约束,请你们团队建立数学模型,设计调度算法,进而求解最优调度方案,并分析算法的有效性和复杂度,完成问题一:

现有编号为123的三个装满25片晶圆的晶圆盒分别停在LP1LP2LP3晶圆信息见附表2。依次对三个晶圆盒内的晶圆进行加工,要求晶圆只能从LLALLBS2进加工区,从S1出加工区。

请结合附表3工艺路径及其他参数,计算出工艺路径全为A与工艺路径全为B产能最优的调度方案,给出每个晶圆盒下每片晶圆在各个模块的起止运行时间,以及晶圆完成加工后在PM中的停留时间。另外,请分别以附表3中路径A和路径B为例,测算出单位时间(1h)最优产能,测算时可假设有NLP,每个LP上放有一个装满晶圆的晶圆盒。

注:尽可能以图表形式展示提高结果可读性。

2. 问题二

1) 集束型设备B内部各模块说明

2-2 集束型设备B

集束型设备B结构如图2-2所示,其与集束型设备A相类似,集束型设备B与集束型设备A相同模块不再赘述,其余模块含义如下所示:

1LLCLLDLoad LockLL):LLCLLD有一个槽位,可以放置一片晶圆,LLCLLD不存在状态转换。

2TM2TM3Transfer Module):双臂机械手,两个手臂(R1R2)方向呈180°且固定不变,每个手臂可以抓取一片晶圆,两手臂不能同时做取放晶圆的操作。TM2负责在LLALLBLLCLLDPM7~10间搬运晶圆LLALLBLLCLLDPM7~10组成一个正八边形TM2在相邻两个模块间移动的时间相同TM2某一模块出发绕行一周的时间为3.2sTM3负责在LLCLLDPM1~6间搬运晶圆,LLCLLDPM1~6组成一个正八边形TM3在相邻两个模块间移动的时间相同TM3某一模块出发绕行一周的时间为3.2sTM2TM3取晶圆与放晶圆的时间均为5s此外,TM2TM3的一个手臂指向某个模块时,另一个手臂刚好可以指向另外一个模块,对应关系详见附表1TM2TM3初始位置详见附表5

3PM1~10Processing Module):加工模块,每个PM有一个槽位,可放置一片晶圆加工。

2) 物料(晶圆)说明

与问题一保持一致。

3) 工艺与操作说明

与问题一保持一致。

结合集束型设备B的物理规则和约束,请你们团队建立数学模型,设计调度算法,进而求解最优调度方案,并分析算法的有效性和复杂度,完成问题二:

现有编号为456的三个装满25片晶圆的晶圆盒分别停在LP1LP2LP3上,晶圆信息见附表2。依次对三个晶圆盒内的晶圆进行加工,要求晶圆只能从LLALLBS2进加工区,从S1出加工区。如果晶圆需要在PM4PM5加工,则该晶圆在PM4PM5完成加工并送入下一模块的时间不得超过25s。此外,由于晶圆加工会导致PM环境污染,因此需要对PM进行清洁。一个PM每加工完15片晶圆就需要清洁300s,进行清洁时PM中不能有晶圆。

请结合附表3的工艺路径及其他参数,计算出产能最优的调度方案,并给出每个晶圆盒下每片晶圆在各个模块的起止运行时间,每个PM进行清洁的起止时间,以及晶圆完成加工后在PM中的停留时间。另外,请分别以附表3中路径C、路径D和路径E为例,测算出单位时间(1h)最优产能,测算时可假设有NLP,每个LP上放有一个装满晶圆的晶圆盒。

注:尽可能以图表形式展示提高结果可读性。

附录

附表1 TM手臂指向对应关系


集束型设备A

集束型设备B

R1指向

对应R2指向

R1指向

对应R2指向

TM2

LLA

PM4

LLA

LLD

PM1

PM5

PM6

PM8

PM2

PM6

PM7

PM10

PM3

LLB

LLC

LLB

TM3



LLC

PM4



PM1

PM5



PM2

PM6



PM3

LLD

附表2 晶圆信息

晶圆盒编号

晶圆编号

工艺路径

1

1-25

A或全为B

2

1-25

3

1-25

4

1-25

C

5

1-25

D

6

1-25

E

注:晶圆编号与其所在晶圆盒槽位保持一致

附表3 工艺路径及时间

路径编码

工艺路径

A

LLA/LLB(0s)→PM3/PM4(75s)→PM1/PM2/PM5/PM6(60s)→LLA/LLB(70s)

B

LLA/LLB(0s)→PM3/PM4(35s)→PM1/PM2/PM5/PM6(30s)→LLA/LLB(45s)

C

LLA/LLB(0s)→PM7/PM8(70s)→LLC(0s)→PM2(70s)→PM4/PM5(100s)→LLD(40s)→PM10(55s)→LLA/LLB(0s)

D

LLA/LLB(0s)→PM7/PM8(85s)→PM9/PM10(70s)→LLC(0s)→PM3(90s)→PM1(80s)→LLD(45s)→LLA/LLB(0s)

E

LLA/LLB(0s)→PM7/PM8(85s)→LLC(0s)→PM1(75s)→PM3(70s)→PM6(85s)→LLD(45s)→LLA/LLB(0s)

附表4 TM1移动时间(秒)


LP1

LP2

LP3

AL

LLA

LLB

LP1

0

1

2

3

3

4

LP2

1

0

1

2.5

3.5

3.5

LP3

2

1

0

2

4

3

AL

3

2.5

2

0

2.5

2

LLA

3

3.5

4

2.5

0

1

LLB

4

3.5

3

2

1

0

附表5 不同模块的初始状态或位置

模块类型

模块名称

初始状态或位置

Load Lock

LLA

大气状态

LLB

大气状态

TM

TM1

TM1的初始位置为LP1

TM2

R1槽位的初始位置为LLA

TM3

R1槽位的初始位置为LLC

五、作品提交要求

1. 完整的建模报告Word

包括但不限于问题理解、研究现状综述、数学模型、算法设计、求解结果、算法性能分析。

2. 提供项目源代码

包括程序运行的环境说明、完整的项目源代码。

3. 作品PPT

团队介绍、项目介绍、解决问题思路介绍、模型算法介绍、求解结果与效率评价、待改进项

六、评分准则

指标

分值

评分标准

设计完整性

35

1、模型对问题1的需求全部覆盖。(20分)

2、模型对问题2的需求全部覆盖。(15分)

程序及算法结果质量考核

30

1、程序正常执行且求解结果与文档中一致。(5分)

2、满足需求前提下算法计算时间越短越优。(5分)

3、满足需求前提下单位时间(1h)最优产能结果越高越优。(10分)

4、满足需求前提下晶圆完工腔室停留时间差异(取最大停留时间与最小停留时间的差越小越优。(10分)

数学模型的通用性与程序逻辑

25

1、数学模型通用性强工艺时间和工艺路径发生改变,设备结构微调模型仍然适用15分)

2、程序代码逻辑清晰。10分)

报告质量与现场答辩表现

10

1、提交报告逻辑清晰、内容详尽。(5分)

2、现场答辩表现。(5分)

(请参赛团队务必添加所报名杯赛的答疑群中,以便及时获取杯赛最新通知及进展,群号码及入群方式: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