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华创杯
一、杯赛题目:半导体设备的智能调度系统
二、参赛组别:A组、B组
三、赛题背景:
半导体设备作为半导体芯片加工厂的微小单元,承担了芯片制造过程中的多个重要环节。半导体设备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芯片加工厂的效益,而高效稳定的调度系统是保证最优产能的前提。由于设备内的加工存在诸多步骤和约束,从而导致了设备调度系统的设计十分复杂。与此同时,由于设备内对晶圆的调度要求实时进行,因此对系统的计算速度有着较高要求。
在众多半导体设备中,集束型设备(Cluster Tool)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类设备。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E21-96标准:该类设备由加工模块(Processing Module,PM)、校准模块(Aligner,AL)、冷却模块(Cool,CL)、真空锁(Load lock,LL)和搬运模块(Transfer Module,TM)构成,晶圆经过设备内各个模块以完成指定工艺。本题基于集束型设备,以此对半导体设备的智能调度系统开展研究。
*建议:建议对相关学术成果及业界信息进行调研,有助于加深赛题理解。
四、赛题描述
1. 问题一
1) 集束型设备A内部各模块说明
图2-1 集束型设备A
集束型设备A内部包括校准模块、加工模块、搬运模块等,集束型设备A如图2-1所示,各模块详细含义如下所示:
(1)LP1、LP2、LP3(Load Port):装卸位,每个LP可以放置一个晶圆盒。一个晶圆盒有25个槽位,每个槽位可以存储一片晶圆。
(2)TM1(Transfer Module):单臂机械手,可以抓取一片晶圆,TM1负责在LP1、LP2、LP3、AL、LLA、LLB间搬运晶圆,TM1取晶圆与放晶圆的时间均为5s,TM1有载或空载移动时间保持一致,设备内其他机械手也是如此,TM1在不同模块间的移动时间见附表4。TM1的初始位置详见附表5。
(3)AL(Aligner):校准模块,有一个槽位,可放置一片晶圆做校准操作,每次校准需要10s。
(4)LLA、LLB(Load Lock,LL):真空锁,每个LL有两个槽位(S1与S2),每个槽位可以放置一片晶圆,机械手只要到达LLA或LLB就可以与S1、S2进行交互。LLA与LLB可在大气状态与真空状态间转换,当LLA或LLB状态转换为大气状态,TM1才能将晶圆送入LL或将LL处的晶圆取走,当LLA或LLB状态转换为真空状态,TM2才能将晶圆送入LL或将LL处的晶圆取走。LLA与LLB从大气转换为真空状态需要15s,从真空转换为大气状态需要20s,LL一旦开始状态转换必须转换为对应状态。LLA与LLB初始状态见附表5。
(5)TM2(Transfer Module):双臂机械手,两个手臂(R1与R2)方向呈180°且固定不变,每个手臂可以抓取一片晶圆,两手臂不能同时做取放晶圆的操作。TM2负责在LLA、LLB、PM1~6间搬运晶圆,LLA、LLB、PM1~6组成一个正八边形,TM2在相邻两个模块间移动的时间相同,TM2从某一模块出发绕行一周的时间为3.2s。TM2取晶圆与放晶圆的时间均为5s。此外,TM2的一个手臂指向某个模块时,另一个手臂刚好可以指向另外一个模块,对应关系详见附表1。TM2的初始位置详见附表5。
(6)PM1~6(Processing Module):加工模块,每个PM有一个槽位,可放置一片晶圆加工。
2) 物料(晶圆)说明
集束型设备A加工的物料是晶圆片,晶圆盒用来存储晶圆,一般情况下,晶圆盒有25个槽位,每个槽位可以存储一片晶圆。
外部将装有晶圆的晶圆盒放在LP上,晶圆经过加工并最终全部回到晶圆盒的起始槽位,而后外部再将LP上的晶圆盒取走。
当未完成加工的晶圆都离开当前晶圆盒后,下一个晶圆盒内的晶圆才能被调度。
3) 工艺与操作说明
(1)校准
晶圆加工前须放置在AL处做校准,校准所需时间为10s,晶圆完成校准后才能被取走。
(2)加工
晶圆按照其加工工艺路径依次在PM中进行加工。
(3)冷却
晶圆完成加工后,需要到LL处进行冷却,晶圆完成冷却后才能被取走。
结合集束型设备A的物理规则和约束,请你们团队建立数学模型,设计调度算法,进而求解最优调度方案,并分析算法的有效性和复杂度,完成问题一:
现有编号为1,2,3的三个装满25片晶圆的晶圆盒分别停在LP1、LP2、LP3上,晶圆信息见附表2。依次对三个晶圆盒内的晶圆进行加工,要求晶圆只能从LLA或LLB的S2进加工区,从S1出加工区。
请结合附表3工艺路径及其他参数,计算出工艺路径全为A与工艺路径全为B的产能最优的调度方案,给出每个晶圆盒下每片晶圆在各个模块的起止运行时间,以及晶圆完成加工后在PM中的停留时间。另外,请分别以附表3中路径A和路径B为例,测算出单位时间(1h)最优产能,测算时可假设有N个LP,每个LP上放有一个装满晶圆的晶圆盒。
注:尽可能以图表形式展示提高结果可读性。
2. 问题二
1) 集束型设备B内部各模块说明
图2-2 集束型设备B
集束型设备B结构如图2-2所示,其与集束型设备A相类似,集束型设备B与集束型设备A相同模块不再赘述,其余模块含义如下所示:
(1)LLC、LLD(Load Lock,LL):LLC与LLD有一个槽位,可以放置一片晶圆,LLC与LLD不存在状态转换。
(2)TM2和TM3(Transfer Module):双臂机械手,两个手臂(R1与R2)方向呈180°且固定不变,每个手臂可以抓取一片晶圆,两手臂不能同时做取放晶圆的操作。TM2负责在LLA、LLB、LLC、LLD、PM7~10间搬运晶圆,LLA、LLB、LLC、LLD、PM7~10组成一个正八边形,TM2在相邻两个模块间移动的时间相同,TM2从某一模块出发绕行一周的时间为3.2s。TM3负责在LLC、LLD、PM1~6间搬运晶圆,LLC、LLD、PM1~6组成一个正八边形,TM3在相邻两个模块间移动的时间相同,TM3从某一模块出发绕行一周的时间为3.2s。TM2和TM3取晶圆与放晶圆的时间均为5s。此外,TM2和TM3的一个手臂指向某个模块时,另一个手臂刚好可以指向另外一个模块,对应关系详见附表1。TM2与TM3的初始位置详见附表5。
(3)PM1~10(Processing Module):加工模块,每个PM有一个槽位,可放置一片晶圆加工。
2) 物料(晶圆)说明
与问题一保持一致。
3) 工艺与操作说明
与问题一保持一致。
结合集束型设备B的物理规则和约束,请你们团队建立数学模型,设计调度算法,进而求解最优调度方案,并分析算法的有效性和复杂度,完成问题二:
现有编号为4,5,6的三个装满25片晶圆的晶圆盒分别停在LP1、LP2、LP3上,晶圆信息见附表2。依次对三个晶圆盒内的晶圆进行加工,要求晶圆只能从LLA或LLB的S2进加工区,从S1出加工区。如果晶圆需要在PM4或PM5加工,则该晶圆在PM4或PM5完成加工并送入下一模块的时间不得超过25s。此外,由于晶圆加工会导致PM环境污染,因此需要对PM进行清洁。一个PM每加工完15片晶圆就需要清洁300s,进行清洁时PM中不能有晶圆。
请结合附表3的工艺路径及其他参数,计算出产能最优的调度方案,并给出每个晶圆盒下每片晶圆在各个模块的起止运行时间,每个PM进行清洁的起止时间,以及晶圆完成加工后在PM中的停留时间。另外,请分别以附表3中路径C、路径D和路径E为例,测算出单位时间(1h)最优产能,测算时可假设有N个LP,每个LP上放有一个装满晶圆的晶圆盒。
注:尽可能以图表形式展示提高结果可读性。
附录
附表1 TM手臂指向对应关系
集束型设备A | 集束型设备B | |||
R1指向 | 对应R2指向 | R1指向 | 对应R2指向 | |
TM2 | LLA | PM4 | LLA | LLD |
PM1 | PM5 | PM6 | PM8 | |
PM2 | PM6 | PM7 | PM10 | |
PM3 | LLB | LLC | LLB | |
TM3 | LLC | PM4 | ||
PM1 | PM5 | |||
PM2 | PM6 | |||
PM3 | LLD |
附表2 晶圆信息
晶圆盒编号 | 晶圆编号 | 工艺路径 |
1 | 1-25 | 全为A或全为B |
2 | 1-25 | |
3 | 1-25 | |
4 | 1-25 | C |
5 | 1-25 | D |
6 | 1-25 | E |
注:晶圆编号与其所在晶圆盒槽位保持一致
附表3 工艺路径及时间
路径编码 | 工艺路径 |
A | LLA/LLB(0s)→PM3/PM4(75s)→PM1/PM2/PM5/PM6(60s)→LLA/LLB(70s) |
B | LLA/LLB(0s)→PM3/PM4(35s)→PM1/PM2/PM5/PM6(30s)→LLA/LLB(45s) |
C | LLA/LLB(0s)→PM7/PM8(70s)→LLC(0s)→PM2(70s)→PM4/PM5(100s)→LLD(40s)→PM10(55s)→LLA/LLB(0s) |
D | LLA/LLB(0s)→PM7/PM8(85s)→PM9/PM10(70s)→LLC(0s)→PM3(90s)→PM1(80s)→LLD(45s)→LLA/LLB(0s) |
E | LLA/LLB(0s)→PM7/PM8(85s)→LLC(0s)→PM1(75s)→PM3(70s)→PM6(85s)→LLD(45s)→LLA/LLB(0s) |
附表4 TM1移动时间(秒)
LP1 | LP2 | LP3 | AL | LLA | LLB | |
LP1 | 0 | 1 | 2 | 3 | 3 | 4 |
LP2 | 1 | 0 | 1 | 2.5 | 3.5 | 3.5 |
LP3 | 2 | 1 | 0 | 2 | 4 | 3 |
AL | 3 | 2.5 | 2 | 0 | 2.5 | 2 |
LLA | 3 | 3.5 | 4 | 2.5 | 0 | 1 |
LLB | 4 | 3.5 | 3 | 2 | 1 | 0 |
附表5 不同模块的初始状态或位置
模块类型 | 模块名称 | 初始状态或位置 |
Load Lock | LLA | 大气状态 |
LLB | 大气状态 | |
TM | TM1 | TM1的初始位置为LP1 |
TM2 | R1槽位的初始位置为LLA | |
TM3 | R1槽位的初始位置为LLC |
五、作品提交要求
1. 完整的建模报告Word
包括但不限于问题理解、研究现状综述、数学模型、算法设计、求解结果、算法性能分析。
2. 提供项目源代码
包括程序运行的环境说明、完整的项目源代码。
3. 作品PPT
团队介绍、项目介绍、解决问题思路介绍、模型算法介绍、求解结果与效率评价、待改进项。
六、评分准则
指标 | 分值 | 评分标准 |
设计完整性 | 35分 | 1、模型对问题1的需求全部覆盖。(20分) 2、模型对问题2的需求全部覆盖。(15分) |
程序及算法结果质量考核 | 30分 | 1、程序正常执行且求解结果与文档中一致。(5分) 2、满足需求前提下,算法计算时间越短越优。(5分) 3、满足需求前提下,单位时间(1h)最优产能结果越高越优。(10分) 4、满足需求前提下,晶圆完工后在腔室停留时间差异(取最大停留时间与最小停留时间的差)越小越优。(10分) |
数学模型的通用性与程序的逻辑性 | 25分 | 1、数学模型通用性强,在工艺时间和工艺路径发生改变,设备结构微调时模型仍然适用。(15分) 2、程序代码逻辑清晰。(10分) |
报告质量与现场答辩表现 | 10分 | 1、提交报告逻辑清晰、内容详尽。(5分) 2、现场答辩表现。(5分) |